
鑄造廠壓鑄件結構設計的核心:
壓鑄件的功能結構設計是壓鑄件結構設計的核心,它決定了能實現壓鑄件使用功能所需的尺度、壁厚和形狀,并校驗壓鑄件在靜載荷或動載荷的使用過程中的形變、疲勞、磨損等的變化狀態,以滿足其使用的安全性。設計壓鑄件的功能結構,不但要具有機械結構設計和機械加工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術能力,也還需要有壓鑄合金、壓鑄工藝的原理及特點以及壓鑄模具設計等方面的綜合基本知識,以使得所設計的壓鑄件功能結構,能夠滿足壓鑄件所規定的各項技術標準和在使用期限內的功能及性能,并且是安全和可靠、經濟的。壓鑄件按使用功能可





鑄造廠鑄造工藝設計涉及零件本身工藝設計,澆注系統的設計,補縮系統的設計,出氣孔的設計,激冷系統的設計,特種鑄造工藝設計等內容。
零件本身工藝設計涉及到零件的加工余量,澆注位置、分型面的選擇,鑄造工藝參數的選擇,尺寸公差,收縮率,起模斜度,補正量,分型負數等的設計。
澆注系統是引導金屬液進入鑄型型腔的通道,澆注系統設計得合理與否,對鑄件的質量影響非常大,容易引起各種類型的鑄造缺陷,比如:澆不足、冷隔、沖砂、夾渣、夾雜、夾砂等等鑄造缺陷。澆注系統的設計包括澆注系統類型的選擇、內澆口位置的選擇及澆注系統各組元截面尺寸的確定。此外,澆注系統的選擇也非常重要,那么怎樣才能選擇正確的澆注系統呢?
鑄件堆焊焊接工藝及焊接過程
,焊前準備:堆焊工件表面不得有氣孔、夾渣、包砂、裂紋等缺陷,如有上述缺陷須經補焊清除后再粗車方可堆焊。如果堆焊表面有油和水分,可用氣焊焊炬進行烘烤,并用鋼絲刷清除。本澆注合格后的水套堆焊表面需經加工后,再對待堆焊表面進行堆焊。
第二,焊前預熱:利用自制加熱爐進行整體加熱(見圖1)。加熱爐由加熱爐殼體(箱式焊接體)、遠紅外線加熱片(6kW/組;共2組,即12kW)、加熱爐電源(選擇500A交流弧焊機電源)組成。
將帶堆焊的鑄銅塊放置于小加熱爐內,調整好位置,然后覆蓋加熱爐爐蓋,打開電源開關進行送電加熱。750~800℃加熱1h后,打開加熱爐蓋利用測溫槍進行溫度檢測,當溫度加熱至表750~800℃溫度后,保持加熱狀態,準備施焊。
第三,焊接設備:由于水套表面堆焊前需預熱到750~800℃再進行堆焊,焊接環境十分惡劣,因此我們采用自動式機器人進行MIG焊接, 利用自動切割機器人,將機器人的手臂前端夾持的割炬更換為MIG焊槍裝置,調整位置并固定好,利用耐熱石棉布纏繞包縛好機器人的手臂和焊槍,成為自動MIG焊接機器人。